Takayuki 欲講ê係

2nd site of TAKAYUKIROOM.BLOGSPOT.COM 因為是直接從blogger匯入的,格式還在修正中

【杜鵑山的回憶-阿里山鄒族高一生先生紀念演出】2007原舞者年度新作 December 2,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12:42 am
Tags: , , , , ,

今年的原舞者表演我也去了,這次台北場 2007/11/23 是在東吳大學,免費入場

節目DM(選可看放大圖)

高一生,是日本時代政府培育的精英,但是高一生卻與日本政府對抗,努力保存鄒族文化。爾後國民政府來台,高一生亦因為參與二二八事件,而在白色恐怖時被羅織入獄,他一直相信政府會還他清白。直到被處死前,還念念不忘家人、念念不忘鄒族。

這 次表演語言有:鄒族語、北京語、日語,旁邊有字幕,因此沒有理解上的問題,反而讓我很感動。因為真正能夠傳達該時代的文化,就是要用該時代的語言來表達。 雖然舞者不見得日語講得很好,但是他們的努力讓我感受到了,而最後請高一生的兒子高英傑先生特別演唱的日語歌曲更是另動容。

由於這次沒有帶相機去,因此沒有照片,就說聲抱歉啦!

《後記》

其實,原舞者的演出宣傳,基本上我覺得不太夠,我是從這裡得到消息的

表演場地東吳大學傳賢樓在綜合大樓三樓,下面是地圖(選可看放大圖)

東 吳場次大約可以容納一千人左右,來觀賞的人雖然多數是大學生,但是也有很多是闔家來觀賞的,除了年輕夫婦帶小孩來,也有歐吉桑歐巴桑跟家人一起來,還有很 多中學生,我想應該是老師帶來的,本來我還在想說,原舞者怎麼都不懂得賺錢?就算一個人收個一百塊也好,但是看到年齡層這麼廣後我就明白了,如果一個人要 收一百元,就減少了傳播原住民文化的機會。我果然還是太短視近利了~~

這本100元的曲目介紹,我也有買(借用一下benQQ的圖)

 

原住民列車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12:13 am

這是2007新年往返台北台東的臺鐵觀光列車(圖片來源

自強號、莒光號,這種充滿軍事味道的名稱也該換掉了,把名稱換成阿美號、卑南號,然後列車裡面依照列車名稱佈置成充滿原住民風味的車廂,不也是增加原住民文化能見度的一種方式嗎?而佈置原住民風味的過程中,當然得僱用該族的專家,若可以不定期更新主題,還可以做到增加隨車的文化嚮導,這不也是增加原住民就業機會的一種方式嗎?

 

賽夏族矮靈祭(四)臀鈴 肩旗 神鞭 與 十年祭旗 February 5,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17 pm

整個巴斯達隘大致上分成五段儀式:
結芒、招靈、娛靈、訓勉、送靈


(晚上、又在動,實在很難拍。。。)

結芒儀式在第三篇已經提過了。而外人可以參與的部份,是娛靈、訓勉、送靈儀式。我們只有參與娛靈與訓勉兩部份。

祭典以祭舞貫穿全場,從晚上六點開始一直跳到隔天早上六點不能中斷,不同時段由不同家族負責主跳,只有在長老訓話、抽神鞭的時候會停止。而祭舞以緩慢的速度進行著,並且會有族人負責搖臀鈴以及舞肩旗,這也是賽夏族最具有特色的部份。

搖臀鈴。

每一家的臀鈴都各有特色。

來張特寫。左邊那個是風姓家族的臀鈴。

休息中的臀鈴。外人不能碰觸。

臀鈴是背在背部,由扭動臀部造成聲響的鈴鐺。鈴鐺的材質以當時容易取得的材料為主,以前是竹子,現在則多為金屬,聲音清脆的程度也不同。

舞肩旗。

之所以被稱為肩旗,是因為這個祭旗是掛在肩膀上的。也有少部份頂在頭上的,稱為舞帽。

聽說矮靈會坐在上面觀看祭典。

肩旗跟臀鈴一樣,上面都有鈴鐺,必須在祭典進行中間持續舞動著。

臀鈴的節奏從頭到尾都是固定的,但是肩旗則必須配合祭典的節奏,時快時慢,或者必須繞著祭場行走或者奔跑。當肩旗開始奔跑的時候,也就是祭典節奏變快的時候,此時在場內的族人,跳祭舞的速度也跟著快了起來。

抽神鞭的儀式只有在南賽夏才有[color=grey](拍誰,沒有照片)[/color],由朱姓祭司負責,在午夜十二點的時候進行。神鞭是賽夏族巴斯達隘使用的的法器之一,象徵百步蛇,有驅邪避兇、迎向新年的意義。如果抽神鞭的聲音不夠響亮,表示朱家祖靈對於朱家過去這一年的表現並不滿意。祭典第一天抽神鞭的聲音像爆竹那麼大聲,但是第二天抽神鞭的時候,就發生神鞭抽不響的情形,連換了五六人都沒有改善。

通常在抽完神鞭後,外族人才能夠加入隊伍,跟著賽夏族人一起跳。(大家可以在第一張肩旗照片中看到,隊伍裡面都是外族人。)

一開始會有族人穿插在外族人當中帶領我們跳,祭舞的舞步非常簡單,就是右腳往前踏一步,左腳往後踏一步,跟者隊伍以逆時針的方向繞圈前進,或者順時針的方向繞圈倒退。

但是當祭典節奏變快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用跑的才能跟上隊伍,由於祭典過程中絕對不能把放手,因此即使左右兩邊因為奔跑速度不同而造成拉扯,也必須緊握兩邊人的手,實在是有快被五馬分屍的感覺。不過還是會有人受不了放手,這時候在一旁的賽夏族人就會趕快把斷掉的隊伍接起來,這時候被拉著去接隊伍的人,又是一次五馬分屍的體驗。。。。。。

由於今年是十年大祭,因此就有十年祭旗繞場巡場的儀式。

十年祭旗,顧名思義十年才會出現一次,是由竹子所製成的,約有三四丈高,上端為紅色旗,下方為白色旗,紅色旗上方繫有鈴鐺,還有一個小椅子。傳說中,矮靈會坐在上面監督賽夏族人的祭典。

祭旗旁邊會生一堆火(坐在左邊的紅面阿伯伸出手正在烤火 :D),這一堆火在祭典進行中是 24 小時都不能熄滅的,因此會有人一直在旁邊看守著。

等到祭典開始時,祭場四周就會升起更多火堆,讓參與祭典的人取暖(真的是非常冷,火堆旁邊都會聚齊很多人)。

在一旁紀錄的賽夏族人。

祭典中祭旗出動時,是由數個年輕人共同抬旗,整個晚上下來,祭旗繞場至少有五次以上。由於十年祭旗在整個祭典過程中絕不能倒,否則接下來一整年賽夏族人都會遭遇不幸,因此抬旗過程中,所有人都必須繃緊神經,讓祭旗順利繞場。

祭典持續到凌晨的時候,大部分的遊客多因為疲累離開祭場,只有少部份遊客跟賽族人依舊在現場繼續祭典的進行。直到天亮,最後一次最快節奏的祭舞結束後,一天的祭典才算結束。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影片吧!

祭典進行中,在祭場中央跳舞的賽夏族人。

通常原住民的祭典都是節奏分明。但是賽夏族巴斯達隘卻剛好相反,段落與段落之間不是那麼分明,祭歌也不是那麼響天震耳,反而是愛恨糾結、剪不斷還牽絲、悔恨交織的情緒貫穿全場。

在祭場旁邊舞肩旗與搖臀鈴的族人(正面)。

現場的賽夏族人告訴我們,台灣其他原住民在祭典進行時,祭歌都是放錄音帶來帶領祭典的進行,只有賽夏族是現場唱的 :D。

搖臀鈴的族人(背面)。

聽說搖臀鈴的難度非常高,一方面臀鈴的重量非常重,二方面竹鈴或者銅鈴數量非常多,如果搖的力道與節奏不對,無法搖出響亮的聲音。

(待續)

(原文發表於:02/04/2007 18:17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10156.html

 

賽夏族矮靈祭(三)巴斯達隘與芒草 February 1,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13 pm

第一篇有講過了,Pas-ta’ai(巴斯達隘,隘唸做愛)是賽夏族語,就是矮靈祭的意思,是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典。原本應該是一年一度舉辦的祭典,但是日本時代,政府硬是把祭典活動改成兩年一次,因此後來也就一直維持兩年一祭。往年每次觀光客都很多,今年又剛好碰上賽夏族十年大祭,人更是多到爆!

廢話不多說,先來一張照片。(沒有腳架,意境到了就好。。。)

西滴!巴斯達隘舉行的時間就是在晚上,從傍晚六點開始到隔天早上六七點,連續十二個小時以上。

賽夏族有南北之分,南賽夏在苗栗南庄,北賽夏在新竹五峰鄉,祭典開始前幾天,會有一個結芒儀式,就是南北賽夏聚集開會,告訴 ta’ai 達隘(矮人)今年巴斯達隘的舉辦時間,祭典通常在農曆十月十五日前後的週末舉行,每次持續三至四天,這是為了配合週末假日而做的修正。

南賽夏的祭典比北賽夏早一天開始(12月 1-3日),而北賽夏比南賽夏晚一天結束(12月 2-4日)。因此第一天北賽夏的族人會到南賽夏來幫忙,而最後一天南賽夏會到北賽夏去幫忙。

其實原住民不管是哪一族的祭典,都是用月為單位做計算的,但是年輕人工作必須離鄉背井,而政府又不可能配合原住民的祭典放假,因此各族只好都把祭典濃縮至兩三天結束。

想想我們這些已經忘記自己也是原著民的人還真幸福,農曆年有年假,春節有春假,大家的假期都很完整,沒有被迫濃縮成兩天。

如果今天角色互換,我們農曆年必須在週末舉辦,春假也必須在週末舉辦,我們的下一代必須在週末搭車趕回來,有時候可能因為祭祀時間不只兩天,還必須請假被扣薪水,大部分時間過的反而是外族的假日,這樣下一代對於自己的文化認同難道不會出問題嗎?

回到祭典現場。

我們是 12月 1日禮拜五晚上趕過到苗栗南庄的向天湖祭場,到的時候祭典已經開始了,人真的很多,除了中間穿傳統服飾的賽夏族人以外,其他全部都是觀眾。

而且隔天人更多,因為多數人不知道禮拜五晚上就開始了。

我們到達祭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祭屋(就是有燈光那裡)排隊綁芒草。

由賽夏族帥哥替我們綁,基本上綁在手臂或者頭上都可以。

注意看牆上也有芒草。

相機也要綁。

汽車只要一開入山區就要綁了。

基本上房舍,汽車,攝影用具等等都要綁。如果人不綁芒草的話,達隘可能會附身在你身上。如果相機不綁的話,達隘會認為你不夠尊敬,什麼都拍不到。歷年來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我這次就在現場聽到有人說他相機昨天沒有綁,結果拍出來一片空白。

綁芒草除了是表達對達隘的尊敬以外,前面提到的南北賽夏結芒儀式也是用芒草,究竟芒草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其實芒草的作用在各個原住民個部落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都有切割神聖時間/一般時間,或者神聖空間/一般空間的意思在,因此結芒有祭典開始的意義,而綁芒草則有驅邪避兇的意思在。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31/2007 00:49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10114.html

 

賽夏族矮靈祭(二)雷女的故事 January 30,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08 pm

跟矮靈祭有關的,除了矮人的故事以外,另外還有一個「雷女的故事」。

雷女是雷公的女兒,她到賽夏族來教導賽夏族人種植小米,並且與賽夏族青年結婚,原本過著快樂的日子,但是雷女有一個致命傷,就是不能夠碰到鍋子。

雷女的公公一直認為這是雷女偷懶的藉口,因此有一天便強迫雷女下廚煮飯。結果雷女一碰到鍋子,便轟的一聲巨響,化成閃光消失了,只留下一顆芭蕉樹在那裡。

而雷女消失,留下閃光,就成了賽夏族的編織圖騰「雷紋」。

雷紋長什麼樣子呢?來看看男子穿的長背心。

有沒有很熟悉呢?雷紋這個圖騰是由兩道閃電交織而成的。由於雷女的故事比矮人的故事還要更久遠,因此按照年代來看的話,肯定是希特勒抄襲賽夏族 😀

雖然說 pas-ta’ai 巴斯達隘(矮靈祭)主要的祭祀對象是矮人,但是雷女跟芭蕉的內容卻出現在祭歌的中段,看起來有點突兀。

想要了解這個現象,就得先知道:「雷女的故事跟矮人的故事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恩將仇報。」
為了替恩將仇報找一個解釋,於是便把雷女歸罪於不煮飯,把矮人歸罪於調戲婦女。

而這兩件事情還有第二個共通點,就是把女人塑造為「讓賽夏族人犯錯的原因」。

如果是賽夏族人為自己的罪行,找一個合理的藉口,那就不難說明第一篇的疑問:「矮人調戲婦女是真有其事嗎?」

因此在祭歌的內容中,我們看不到對於矮人/雷女的責怪之情,反而一直看到、聽到,賽夏族人充滿悔恨、無奈,一方面感謝矮人/雷女給他們的幫助,一方面又懊惱自己把他們逼走。這種愛恨糾結的情緒,貫穿了整個祭典。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29/2007 05:11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10093.html

 

賽夏族矮靈祭(一)矮靈的故事 January 29,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01 pm

其實在我去台東卑南族大獵祭之前,2006 年 12 月初的時候,我還到了賽夏族去參加他們的 「Pas-ta’ai(巴斯達隘)」,也就是矮靈祭,現在就來補一下好了 😀

要講到賽夏族,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祭拜異族的特色。其實全台灣所有的原住民,都是以祭拜祖靈,或者是感謝大自然為主體,唯有賽夏族的祭祀對象是異族,而且這還是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典。

至於為什麼要祭拜異族,就得要提一下 ta’ai(達隘),也就是矮靈。其實矮靈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基本上大同小異,魚夫的版本就跟我知道的三個版本不太一樣,不過基本精神是一樣的,大家可以去參考參考。

從前從前,賽夏族靠著打獵維生,並不懂得如何耕種。後來不滿一百公分高的矮人族來到他們附近居住,矮人除了精通巫術以外,還很會耕種。自從矮人傳授他們耕種技術以後,賽夏族才開始懂得如何種小米。但是矮人族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調戲賽夏族的女人,賽夏族人一方面不想得罪恩人,一方面又不堪其擾,因此覺得很懊惱。

後來有一位賽夏族年輕人忍無可忍,於是就在矮人回部落必經的獨木橋上面動手腳,結果矮人經過獨木橋的時候,全數跌入深谷,僅剩下兩位留在部落裡面的矮人長老倖存。

矮人長老非常生氣,便告知賽夏族人,『我們將離去,你們以後必須每年祭拜我們,否則將穀物欠收。』於是教導完賽夏族人祭典儀式之後,就離開了。從此之後,賽夏族就便每年祭拜矮人,這就是矮靈祭的由來。

其實有關於矮人的傳說,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雖然台灣目前並沒有找到矮人的化石,不過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還有現存的矮人族。

不過這個故事裡面是有矛盾的,有幾個方向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一、矮人身高不滿一公尺,要如何調戲婦女?
二、賽夏族是父系社會。
三、教導賽夏族人耕種而獲得賽夏族人尊敬的矮人,為什麼要以調戲賽夏族婦女來破壞之間的友好關係?

因此有學者指出,矮人調戲婦女並非真有此事,很有可能只是賽夏族人想要把矮人趕走的一個藉口。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28/2007 13:31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10087.html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五)部落=國家 January 23,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6:08 pm

參訪卑南族的其他部落,是我們待在卑南族的最後一個行程。

知本部落是卑南族最大的部落之一,從下賓朗到知本部落車程約要 40 分鐘。

這是知本部落的地標。

知本部落的卑南族語唸作 katipul(卡地布),為「團結」或「合併在一起」的意思,這是因為知本部落過去曾經分裂又合併的原因。

知本部落人口約有三千人左右,是下賓朗部落的十倍大。人口多,規模當然也比較大,看祭場的大小就知道了!連瞭望臺都有!!


中間的房舍為 palakuwan(巴拉冠),也就是成年男子集會所,在下賓朗也有看到。

這個則是少年會所,女賓止步。

其實少年會所一般來說,只有在屬於少年的「少年猴祭」前後會存在,祭典結束後就會拆除。但是知本部落因為資源比較充裕,少年會不但蓋得很漂亮,還整年設置。

來看一下側面,有窗戶通風。

這是天主教教堂。

大家應該有印象,在下賓朗部落的祭場,同樣也有看到天主教教堂。但是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一個外來宗教,會跟傳統祭場結合在一起?

原因出在國民黨身上。

過去日本時代,日本政府並沒有禁止原住民講族語,只有要求他們必須學日語。而日常生活、祭典儀式等,也一概不予以干涉。

但是在國民黨執政時代,原住民文化受到嚴重的打壓。當時所有的祭典活動全被視為結黨集會!聚眾叛亂!不准舉行!而學校裡面則跟大家一樣,我愛說國語!我不說方言!

但是各位 Holo 人、客家人,你們在家裏還可以光明正大的講母語,而原住民呢?不行!警察大人一聽到族人說的是他聽不懂的族語,馬上過來糾正你!講國語!

而住在附近的 Holo 人、客家人,聽到原住民講族語,馬上變成抓耙子!報告警察大人!有人講方言!結果造成原住民三十歲到五十歲這一個世代,只會講北京話,母語哩哩喇喇,會聽不會講。

Holo 人跟客家人拜公媽,過農曆年節的習俗,跟中國人是一樣的,大家都是中國人,因此相對而言並沒有受到很大的打壓。小朋友從私塾到學堂還是一樣念四書五經,寫的字也都是漢字,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而原住民文化最重要的精髓,則是藉由部落舉行的各種祭典,在手牽手一起跳舞表達對大自然與祖先的感謝中傳承下去。但是祭典活動中斷了將近三十年,儀式沒了、傳統沒了、祭場沒了、樂舞沒了、語言沒了。。。。。。

教會活動雖然也是國民黨很忌諱的一塊,但是因為這算是外國勢力的範圍,因此國民黨不敢管得太嚴。而原住民因為傳統信仰瓦解,更加速把精神寄託轉移到西方宗教去。

部落文化的消失,一直到解嚴後,才稍有轉機。1990 年代開始,部落逐漸恢復各種祭典。

於是為了替已經消失數十年的祭場尋找新址,部落便跟天主教教堂商量,一同合作,向政府把廢棄的小學要來,提供給部落作為新的祭場。而過去因為中斷而沒有蓋的巴拉冠,也重新在天主教堂旁搭蓋了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下賓朗部落跟知本部落,都看到祭場中有教堂的原因。

講完歷史,繼續來看部落的一角。

檳榔除了是日常生活中的零食,更是祭祀中非常重要的神器。

由於知本部落人丁旺盛,因此對於部落的三大家族就有特別設置的祖靈屋。

祖靈屋裡面是三大家族祖先的安置所,有點像是家族式的靈位。平日是不開放的,只有在祭典的時候才會打開。

但是由於祖靈屋位於馬路旁邊,每當有祭典的時候,周圍總是會有許多圍觀的群眾,因此為了不要打擾到祖靈的安息,部落便在祭場較裡面處,蓋了新的祖靈屋,而且這次是獨門獨棟的。 😀

這是部落旁邊的原味候車亭。

卑南族朋友告訴我們,每個部落最有特色的祭典都不盡相同,甚至有的祭典舉辦的時間可能還會有所出入,而不同部落主導祭典的年齡層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偏重老人政治,有的是偏重青年政治。

偏重老人政治的部落,是因為只剩下老人在乎這些祭典儀式,年輕人都出走了。

偏重青年政治的部落,則是因為懂傳統的老人已經見祖靈去了,而部落裡面剛好有一批年輕人,有重新建構部落的想法,向政府申請了經費,為部落做了許多建設,於是這批年輕人也就順其自然成為祭典的主導者。而年輕人用自己的方法摸索復原祭典,也許用了違背傳統的方式在進行,但是也為祭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下賓朗部落則是比較完整的政治生態,一方面屬於婦女的祭典儀式很幸運的一直沒有中斷過,二方面當初在重新建構部落文化的時候,各個年齡層是同時參與的,到現在為止,許多人也還在共同學習當中。

雖然都是卑南族,但是各個部落的政治經濟文化,其實還是有那麼一點不同的,而且不同部落之間,也有結盟或者敵對的關係存在。對於這種現象,我很感興趣的問了一個問題:

『你們如何看待跟你們穿著一樣的服飾、講一樣的話、有著一樣祭典儀式的其他部落呢?』

他的回答讓我驚覺到我的問題有多麼的愚蠢!!

『就跟台灣和中國一樣啊!穿一樣的衣服、講一樣的話,但是就是不同的兩個國家啊!』

(完)

(原文發表於:01/22/2007 02:26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10004.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四)卑南文化人 January 12,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59 pm

史前博物館有一項貼心的服務,就是只要參觀過史前博物館的人,可以免費參觀同要隸屬博物館的「卑南文化公園 遊客中心」。因此 1/1 早上我們就出發囉!

這裡實在很大,我們往遊客中心的方向走。

一路上我們看到這樣的罵可,這是「雙人頂獸」造形的「人獸形玉玦」,目前全台灣好像只有挖到三件完整的。玉玦在中國是拿來配戴在腰間的,但是在史前台灣卻是一種耳飾,而東南亞正是全世界最注重耳飾的地方之一。

這個「人獸形玉玦」罵可除了在「卑南文化公園」的牌子上面可以看到以外,史前博物館的門面也有同樣的東西,大家可以回去看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三)服飾與編織 的第一張照片。

繼續走,看到了讓我眼精一亮的東西!

卑南文化人有文字嗎?

咦!文字!遠古時代,有文字存在於台灣嗎?

卑南文化人為什麼要拔牙?

咦?拔牙?什麼意思?

這裡先插播一下,所謂的卑南文化人,是指三千五百年前住在卑南平原上面的人,並不是單純的指卑南族。

繼續走,進入遊客中心之前,發現了路旁有趣的木刻彩繪。

最後到了遊客中心。

一開始我們先看了八分鐘的動畫短片,這部動畫是由真人搭配動畫場景演出的,內容是講史前時代,在卑南平原的卑南文化人的生活情形。完全沒有旁白解說,只有在必要的時候,以中英文標示而已。這八分鐘讓我們對於卑南文化人的生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基本上我很喜歡這種方式,因為不需要為了不同語言各配一個版本,除了可以方便資訊的傳播以外,還可以節省成本。

看完動畫以後,解說員便開始講解了。我們第一個認識卑南文化的東西,就是石棺。

這裡大概有十具左右,有男棺、女棺、兒童棺。有趣的是,全部都朝向同一個方向。
這是為什麼呢?嗯!我先來賣個關子,等一下再告訴你們原因。:D

石棺上面那一片橫石板是用來固定用的,基本上每一個成人的石棺長度都差不多,大約 160 cm 左右,寬度也只夠容納一個人。不過裡面好像有東西?

我們來看一下,西滴!有一堆玉器!

講到這裡,我要先來介紹一下陪葬品的重要性。

一般出土文物中,大概可以分成兩類,完整的跟不完整的。完整又幾乎沒有任何損傷的,百分之百是陪葬品,因為他外面多了一層棺木保護著。而斷簡殘骸的,就是日用品。所以我們要感謝人類有陪葬品的習俗,我們現在才能看到這些完整的出土文物!

這張照片照得不夠好,但是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各種玉器配戴的位置。

基本上,耳環是兩隻一對,還有配戴在胸前的各種項鍊,其中最長的項鍊就是玉管棒,五管為一組。

好!那我們再回去看看石棺裡面的玉器,大家可以數一數,到底有幾組耳環?幾組玉管棒項鍊?然後我們就可以發現,這裡面應該不只一埋個人,至少也有三、四人。

但是前面講過,每一個棺木的大小剛好只能容納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葬兩個。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卑南文化人的石棺是重複使用的。嗯!RECYCLE!很環保!:D

接下來,解說員為我們解釋石棺埋葬的位置。

這一整片土層都是重要的遺跡。仔細看,從解說員的嘴巴位置延伸出去一片一片的,就是石板。而解說員手下方、肚子前方那個凸出來的,就是石棺,這個石棺跟剛剛看到的石棺是同樣高的位置。

我等解說員走後,來一張特寫。

那層石板,是屋子的地板,而定年的結果,發現石棺與石板是同一個年代。換句話說,卑南文化人,是採取「室內葬」的方式,把去世的親人埋葬在家裡的地板下。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他們很奇怪,或者覺得室內葬很恐怖。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把祖先牌位放在家裡拜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覺得去世的親人也是家庭的一份子?祖先會保佑我們後代子孫?

卑南文化人也是一樣的,對他們來說,去世的親人也是親人,過世的親人會保佑活著的親人。雖然方式有點不同,但是對於親人的思念都是一樣的。

這個習俗,部份的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到現在都還保留著,不過已經改良成在地下室放置骨灰罈。

好了!我來回答一下剛剛的問題,為什麼石棺的方向都朝同樣的方向?其實他們都是朝向都蘭山的(而且是腳朝都蘭山),都蘭山是卑南文化人的聖山,不只石棺的方向,連房屋的走向也是朝向都蘭山的。

卑南文化人製作的玉器包羅萬象,除了配戴的玉器以外,

還有各種工具與武器。

卑南出土文物中,最大的東西就是這個,石柱,這是卑南平原上最重要的指標。

目前唯一一個還保留在現場沒有被破壞的,就是卑南火車站後方的月形石柱。換句話說,月形石柱從三千五百多年前就一直矗立在那裡,直到今天!

目前對於石柱的作用還不是很清楚。一種說法是,依照大小判斷,可能是房子的支柱。石柱的頂端有一個圓洞(sorry…… 照片太暗了,要很努力才看得到),這個洞可能是橫樑穿越的位置。

部份的石柱上面則有雕刻,因此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是一種地位的象徵,而圓洞則是為了搬運方便而穿鑿的。

第一個石柱,是一百年前由日本學者鳥居龍藏所發現的,可惜那時候就已經所剩無幾,早就都被拿去當作建材了,完整保存下來的不多。

這是卑南文化人的紡織工具。

身上穿戴的,則是樹皮衣、樹皮帽。作法很簡單,就是把樹皮搗爛、塑型、曬乾,就可以了,只是很花時間而已。

接下來的展覽,解決了我在外面的第二個問題,「卑南文化人為什麼要拔牙?」

卑南文化人認為,拔牙是勇敢的象徵,不分社會階層,不分男女,只有能夠承受拔牙的痛苦,才能夠被視為一個成年人。

從頭骨可以發現,被拔的牙齒,是小門牙。

至於卑南文化人後來都到那裡去了?

第一種推測,根據卑南族的傳說,卑南文化人的族群名稱為「拉拉鄂斯」,剛好跟阿美族一個古老而分佈廣泛的氏族同名,而且阿美族部份陶器跟卑南文化的陶器非常類似,因此推測阿美族是卑南文化人的後代之一。

第二種推測,由於排灣族的房屋也是喜好用石板地,採取室內葬,而且也有拔牙的習慣,因此推測排灣族是卑南文化人的後代之一。

因此卑南文化人應該是是分佈到台灣各地去了,然後他們的後代逐漸分化成不同的族群。

到這裡很遺憾的,我們時間不夠了,雖然解說員繼續在講解,我們已經無法繼續聽他講了,只好離開了。而且連我第一個問題都沒有解決,「卑南文化人有文字嗎?」

還有更遺憾的,原來公園另外一邊有考古文化遺址!!真是痛心疾首啊!!沒有時間去看!!看來老天爺是要我再來一次台東!!XD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11/2007 00:58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9873.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三)服飾與編織 January 8,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53 pm

12/31 我們去參觀史前博物館。

裡面介紹的東西蠻豐富的,有人類的演化、史前狗的演化等等,裡面還有一項展覽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是『台灣、東南亞 南島民族染織特展』。

先給大家看一張入口處的照片。

如何?把編織品的美都呈現出來了吧?

我看到這個,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和服的布料。

有接觸日本文化的人可能就會知道,和服的布料真的是分工非常「厚工」,除了布料本身高級以外,有很多部份也是手工很細膩的,連織法、染色的方法還有分不同的流派。而和服是一千年前從唐朝傳到中國的,和服經過一千年的發展,除了成為日本最重要的傳統服飾以外,還成為正式場合非常重要的服裝。

『除了是重要的傳統服飾,也是正式場合非常重要的服裝』這跟原住民的使用習慣有什麼不同?原住民的祭典活動,不就是原住民社會的『正式場合』嗎?

而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不同地位、不同場合,適合穿著不同樣式的和服,這跟原住民的穿著習慣難道不是一模一樣嗎?

除了和服以外,韓國的韓服跟和服的發展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韓服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還是韓國人日常生活中穿著的服裝。而一百多年前的台灣,平埔族社會還廣泛地分佈在台灣各地。

和服跟韓服之所以能夠這樣發揚光大,是因為日本跟韓國的社會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正常發展」,而台灣各族的傳統服飾,在邁向台灣主流社會的正式場合之路,目前是以「夭折」暫時告一段落。

來看一張布農族女性所穿的傳統服飾。

不要小看原住民的傳統服飾,這些可都是純手工的,完整的一套服裝,價錢可是用「萬」為單位來計算的。

這個是泰雅族的編織。

不說大家一定不知道,中間那一排織的是泰雅族的數字,由左到右分別是 1 2 3 4 5 6 7 8 9 10。神奇吧!

而最讓我佩服的部份,就是這個!

由左到右分別織有

 1991年 我愛國家
 三民主義萬歲 中華民國萬歲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 我們敬愛您

我泰雅族的朋友對於這個東西是很嗤之以鼻,不過我倒是覺得,這麼難織的方塊字,竟然織得出來,實在是有夠給他厲害!!

原住民的編織與服飾,受到政治力的迫害而被主流社會所歧視。而主流社會的 Holo、客家服飾不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有代表中國的旗袍,才能登上大雅之堂。

要到哪一天,台灣各族群的服飾才能夠像印度人、阿拉伯人一樣,堂而皇之的、不受到異樣眼光的穿在所有台灣人的身上?而要到哪一天,台灣人才能夠「用平常心」穿上各族的傳統服飾,走入辦公室、學校、國際會議呢?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07/2007 23:36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9834.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二)部落的生活 January 6,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40 pm

想必大家對於「部落」的印象是「落後的」,那我們就來看看,卑南族下賓朗部落有多麼落後。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整齊劃一的街道吧?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乾淨樸實的房子吧?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比一般的住家還漂亮吧?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獨門獨棟的別墅吧?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在台北永遠也買不起的豪宅吧?

下賓朗部落算原本並不是在這裡,而是在鄰近的村莊。由於八十年前發生一場火災,於是日本政府變為他們遷村,移到現在這塊土地,並且為他們規劃棋盤式的街道。不管身份地位,每一戶都劃給同樣大小的土地。

反觀國民黨時代的都市規劃。。。。。。哼哼!大家都有親身經驗,不談也罷!

部落裡面的房子大部分都有數十年的歷史,像第二張照片大概就是下賓朗部落的房子平均水準,別墅級的房子,則是經濟能力較好的家族在這幾年新蓋的。

其實在日本時代,卑南族無論是在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教育水準方面,都比「所謂的漢人」[color=grey](就是指 Holo、客家這些文化上的漢人、血統上的越人)[/color]要來的高,原因就是他們擁有大部分卑南平原的土地的所有權與自主權,這些外來者,未經卑南族的同意,是不能擅自闖入卑南族的領土內。

但是後來一方面土地逐漸被這些外來者騙走,卑南族人失去了土地的主權。二方面國民黨的語言政策,讓族人變成社會上的文盲,並且導致族人文化的斷層,使族人失去原本應有的自信心,因此才會由原本卑南平原的強勢者變成弱勢者。

嚴肅的話題先暫停一下,再來看一張部落的照片。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充滿自信的門!

新蓋的巡守隊小屋。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插在巡守隊旁邊,保衛部落的長矛。
祭典的時候,少年用來維護秩序的就是這些長矛。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下賓朗的 LOGO。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連巡邏箱都這麼有味道!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另外在頭目家裏會搭這樣一個小屋,給部落裡面的人平時開講喝酒打屁,或者辦正事的時候討論用。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裡面是這個樣子,屋頂裡面還藏有日光燈喔!我們就是在裡面學唱祭典的祭歌滴!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另外一個住家的庭院是我們吃飯的地方,我們就在這裡吃辦桌。vuvu 跟幾個卑南伯母在我們吃飯後沒多久也來吃,不像我家禁忌那麼多(我家的晚輩不可以擅自開動,要吃飯前一定要先叫長輩來吃飯)。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我們還學了一個字「幹!」就是卑南族語的「吃!」:lol:

庭院邊,剛出生一個月的狗寶寶~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飯後的甜點,檳榔!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把頭拔掉,裡面的芯拿掉,吃剩下的部份。
其實還蠻好吃的,甜甜脆脆的!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05/2007 06:05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9796.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