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yuki 欲講ê係

2nd site of TAKAYUKIROOM.BLOGSPOT.COM 因為是直接從blogger匯入的,格式還在修正中

賽夏族矮靈祭(二)雷女的故事 January 30,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08 pm

跟矮靈祭有關的,除了矮人的故事以外,另外還有一個「雷女的故事」。

雷女是雷公的女兒,她到賽夏族來教導賽夏族人種植小米,並且與賽夏族青年結婚,原本過著快樂的日子,但是雷女有一個致命傷,就是不能夠碰到鍋子。

雷女的公公一直認為這是雷女偷懶的藉口,因此有一天便強迫雷女下廚煮飯。結果雷女一碰到鍋子,便轟的一聲巨響,化成閃光消失了,只留下一顆芭蕉樹在那裡。

而雷女消失,留下閃光,就成了賽夏族的編織圖騰「雷紋」。

雷紋長什麼樣子呢?來看看男子穿的長背心。

有沒有很熟悉呢?雷紋這個圖騰是由兩道閃電交織而成的。由於雷女的故事比矮人的故事還要更久遠,因此按照年代來看的話,肯定是希特勒抄襲賽夏族 😀

雖然說 pas-ta’ai 巴斯達隘(矮靈祭)主要的祭祀對象是矮人,但是雷女跟芭蕉的內容卻出現在祭歌的中段,看起來有點突兀。

想要了解這個現象,就得先知道:「雷女的故事跟矮人的故事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恩將仇報。」
為了替恩將仇報找一個解釋,於是便把雷女歸罪於不煮飯,把矮人歸罪於調戲婦女。

而這兩件事情還有第二個共通點,就是把女人塑造為「讓賽夏族人犯錯的原因」。

如果是賽夏族人為自己的罪行,找一個合理的藉口,那就不難說明第一篇的疑問:「矮人調戲婦女是真有其事嗎?」

因此在祭歌的內容中,我們看不到對於矮人/雷女的責怪之情,反而一直看到、聽到,賽夏族人充滿悔恨、無奈,一方面感謝矮人/雷女給他們的幫助,一方面又懊惱自己把他們逼走。這種愛恨糾結的情緒,貫穿了整個祭典。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29/2007 05:11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10093.html

 

賽夏族矮靈祭(一)矮靈的故事 January 29,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01 pm

其實在我去台東卑南族大獵祭之前,2006 年 12 月初的時候,我還到了賽夏族去參加他們的 「Pas-ta’ai(巴斯達隘)」,也就是矮靈祭,現在就來補一下好了 😀

要講到賽夏族,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祭拜異族的特色。其實全台灣所有的原住民,都是以祭拜祖靈,或者是感謝大自然為主體,唯有賽夏族的祭祀對象是異族,而且這還是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典。

至於為什麼要祭拜異族,就得要提一下 ta’ai(達隘),也就是矮靈。其實矮靈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基本上大同小異,魚夫的版本就跟我知道的三個版本不太一樣,不過基本精神是一樣的,大家可以去參考參考。

從前從前,賽夏族靠著打獵維生,並不懂得如何耕種。後來不滿一百公分高的矮人族來到他們附近居住,矮人除了精通巫術以外,還很會耕種。自從矮人傳授他們耕種技術以後,賽夏族才開始懂得如何種小米。但是矮人族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調戲賽夏族的女人,賽夏族人一方面不想得罪恩人,一方面又不堪其擾,因此覺得很懊惱。

後來有一位賽夏族年輕人忍無可忍,於是就在矮人回部落必經的獨木橋上面動手腳,結果矮人經過獨木橋的時候,全數跌入深谷,僅剩下兩位留在部落裡面的矮人長老倖存。

矮人長老非常生氣,便告知賽夏族人,『我們將離去,你們以後必須每年祭拜我們,否則將穀物欠收。』於是教導完賽夏族人祭典儀式之後,就離開了。從此之後,賽夏族就便每年祭拜矮人,這就是矮靈祭的由來。

其實有關於矮人的傳說,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雖然台灣目前並沒有找到矮人的化石,不過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還有現存的矮人族。

不過這個故事裡面是有矛盾的,有幾個方向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一、矮人身高不滿一公尺,要如何調戲婦女?
二、賽夏族是父系社會。
三、教導賽夏族人耕種而獲得賽夏族人尊敬的矮人,為什麼要以調戲賽夏族婦女來破壞之間的友好關係?

因此有學者指出,矮人調戲婦女並非真有此事,很有可能只是賽夏族人想要把矮人趕走的一個藉口。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28/2007 13:31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10087.html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五)部落=國家 January 23,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6:08 pm

參訪卑南族的其他部落,是我們待在卑南族的最後一個行程。

知本部落是卑南族最大的部落之一,從下賓朗到知本部落車程約要 40 分鐘。

這是知本部落的地標。

知本部落的卑南族語唸作 katipul(卡地布),為「團結」或「合併在一起」的意思,這是因為知本部落過去曾經分裂又合併的原因。

知本部落人口約有三千人左右,是下賓朗部落的十倍大。人口多,規模當然也比較大,看祭場的大小就知道了!連瞭望臺都有!!


中間的房舍為 palakuwan(巴拉冠),也就是成年男子集會所,在下賓朗也有看到。

這個則是少年會所,女賓止步。

其實少年會所一般來說,只有在屬於少年的「少年猴祭」前後會存在,祭典結束後就會拆除。但是知本部落因為資源比較充裕,少年會不但蓋得很漂亮,還整年設置。

來看一下側面,有窗戶通風。

這是天主教教堂。

大家應該有印象,在下賓朗部落的祭場,同樣也有看到天主教教堂。但是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一個外來宗教,會跟傳統祭場結合在一起?

原因出在國民黨身上。

過去日本時代,日本政府並沒有禁止原住民講族語,只有要求他們必須學日語。而日常生活、祭典儀式等,也一概不予以干涉。

但是在國民黨執政時代,原住民文化受到嚴重的打壓。當時所有的祭典活動全被視為結黨集會!聚眾叛亂!不准舉行!而學校裡面則跟大家一樣,我愛說國語!我不說方言!

但是各位 Holo 人、客家人,你們在家裏還可以光明正大的講母語,而原住民呢?不行!警察大人一聽到族人說的是他聽不懂的族語,馬上過來糾正你!講國語!

而住在附近的 Holo 人、客家人,聽到原住民講族語,馬上變成抓耙子!報告警察大人!有人講方言!結果造成原住民三十歲到五十歲這一個世代,只會講北京話,母語哩哩喇喇,會聽不會講。

Holo 人跟客家人拜公媽,過農曆年節的習俗,跟中國人是一樣的,大家都是中國人,因此相對而言並沒有受到很大的打壓。小朋友從私塾到學堂還是一樣念四書五經,寫的字也都是漢字,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而原住民文化最重要的精髓,則是藉由部落舉行的各種祭典,在手牽手一起跳舞表達對大自然與祖先的感謝中傳承下去。但是祭典活動中斷了將近三十年,儀式沒了、傳統沒了、祭場沒了、樂舞沒了、語言沒了。。。。。。

教會活動雖然也是國民黨很忌諱的一塊,但是因為這算是外國勢力的範圍,因此國民黨不敢管得太嚴。而原住民因為傳統信仰瓦解,更加速把精神寄託轉移到西方宗教去。

部落文化的消失,一直到解嚴後,才稍有轉機。1990 年代開始,部落逐漸恢復各種祭典。

於是為了替已經消失數十年的祭場尋找新址,部落便跟天主教教堂商量,一同合作,向政府把廢棄的小學要來,提供給部落作為新的祭場。而過去因為中斷而沒有蓋的巴拉冠,也重新在天主教堂旁搭蓋了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下賓朗部落跟知本部落,都看到祭場中有教堂的原因。

講完歷史,繼續來看部落的一角。

檳榔除了是日常生活中的零食,更是祭祀中非常重要的神器。

由於知本部落人丁旺盛,因此對於部落的三大家族就有特別設置的祖靈屋。

祖靈屋裡面是三大家族祖先的安置所,有點像是家族式的靈位。平日是不開放的,只有在祭典的時候才會打開。

但是由於祖靈屋位於馬路旁邊,每當有祭典的時候,周圍總是會有許多圍觀的群眾,因此為了不要打擾到祖靈的安息,部落便在祭場較裡面處,蓋了新的祖靈屋,而且這次是獨門獨棟的。 😀

這是部落旁邊的原味候車亭。

卑南族朋友告訴我們,每個部落最有特色的祭典都不盡相同,甚至有的祭典舉辦的時間可能還會有所出入,而不同部落主導祭典的年齡層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偏重老人政治,有的是偏重青年政治。

偏重老人政治的部落,是因為只剩下老人在乎這些祭典儀式,年輕人都出走了。

偏重青年政治的部落,則是因為懂傳統的老人已經見祖靈去了,而部落裡面剛好有一批年輕人,有重新建構部落的想法,向政府申請了經費,為部落做了許多建設,於是這批年輕人也就順其自然成為祭典的主導者。而年輕人用自己的方法摸索復原祭典,也許用了違背傳統的方式在進行,但是也為祭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下賓朗部落則是比較完整的政治生態,一方面屬於婦女的祭典儀式很幸運的一直沒有中斷過,二方面當初在重新建構部落文化的時候,各個年齡層是同時參與的,到現在為止,許多人也還在共同學習當中。

雖然都是卑南族,但是各個部落的政治經濟文化,其實還是有那麼一點不同的,而且不同部落之間,也有結盟或者敵對的關係存在。對於這種現象,我很感興趣的問了一個問題:

『你們如何看待跟你們穿著一樣的服飾、講一樣的話、有著一樣祭典儀式的其他部落呢?』

他的回答讓我驚覺到我的問題有多麼的愚蠢!!

『就跟台灣和中國一樣啊!穿一樣的衣服、講一樣的話,但是就是不同的兩個國家啊!』

(完)

(原文發表於:01/22/2007 02:26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10004.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四)卑南文化人 January 12,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59 pm

史前博物館有一項貼心的服務,就是只要參觀過史前博物館的人,可以免費參觀同要隸屬博物館的「卑南文化公園 遊客中心」。因此 1/1 早上我們就出發囉!

這裡實在很大,我們往遊客中心的方向走。

一路上我們看到這樣的罵可,這是「雙人頂獸」造形的「人獸形玉玦」,目前全台灣好像只有挖到三件完整的。玉玦在中國是拿來配戴在腰間的,但是在史前台灣卻是一種耳飾,而東南亞正是全世界最注重耳飾的地方之一。

這個「人獸形玉玦」罵可除了在「卑南文化公園」的牌子上面可以看到以外,史前博物館的門面也有同樣的東西,大家可以回去看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三)服飾與編織 的第一張照片。

繼續走,看到了讓我眼精一亮的東西!

卑南文化人有文字嗎?

咦!文字!遠古時代,有文字存在於台灣嗎?

卑南文化人為什麼要拔牙?

咦?拔牙?什麼意思?

這裡先插播一下,所謂的卑南文化人,是指三千五百年前住在卑南平原上面的人,並不是單純的指卑南族。

繼續走,進入遊客中心之前,發現了路旁有趣的木刻彩繪。

最後到了遊客中心。

一開始我們先看了八分鐘的動畫短片,這部動畫是由真人搭配動畫場景演出的,內容是講史前時代,在卑南平原的卑南文化人的生活情形。完全沒有旁白解說,只有在必要的時候,以中英文標示而已。這八分鐘讓我們對於卑南文化人的生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基本上我很喜歡這種方式,因為不需要為了不同語言各配一個版本,除了可以方便資訊的傳播以外,還可以節省成本。

看完動畫以後,解說員便開始講解了。我們第一個認識卑南文化的東西,就是石棺。

這裡大概有十具左右,有男棺、女棺、兒童棺。有趣的是,全部都朝向同一個方向。
這是為什麼呢?嗯!我先來賣個關子,等一下再告訴你們原因。:D

石棺上面那一片橫石板是用來固定用的,基本上每一個成人的石棺長度都差不多,大約 160 cm 左右,寬度也只夠容納一個人。不過裡面好像有東西?

我們來看一下,西滴!有一堆玉器!

講到這裡,我要先來介紹一下陪葬品的重要性。

一般出土文物中,大概可以分成兩類,完整的跟不完整的。完整又幾乎沒有任何損傷的,百分之百是陪葬品,因為他外面多了一層棺木保護著。而斷簡殘骸的,就是日用品。所以我們要感謝人類有陪葬品的習俗,我們現在才能看到這些完整的出土文物!

這張照片照得不夠好,但是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各種玉器配戴的位置。

基本上,耳環是兩隻一對,還有配戴在胸前的各種項鍊,其中最長的項鍊就是玉管棒,五管為一組。

好!那我們再回去看看石棺裡面的玉器,大家可以數一數,到底有幾組耳環?幾組玉管棒項鍊?然後我們就可以發現,這裡面應該不只一埋個人,至少也有三、四人。

但是前面講過,每一個棺木的大小剛好只能容納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葬兩個。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卑南文化人的石棺是重複使用的。嗯!RECYCLE!很環保!:D

接下來,解說員為我們解釋石棺埋葬的位置。

這一整片土層都是重要的遺跡。仔細看,從解說員的嘴巴位置延伸出去一片一片的,就是石板。而解說員手下方、肚子前方那個凸出來的,就是石棺,這個石棺跟剛剛看到的石棺是同樣高的位置。

我等解說員走後,來一張特寫。

那層石板,是屋子的地板,而定年的結果,發現石棺與石板是同一個年代。換句話說,卑南文化人,是採取「室內葬」的方式,把去世的親人埋葬在家裡的地板下。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他們很奇怪,或者覺得室內葬很恐怖。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把祖先牌位放在家裡拜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覺得去世的親人也是家庭的一份子?祖先會保佑我們後代子孫?

卑南文化人也是一樣的,對他們來說,去世的親人也是親人,過世的親人會保佑活著的親人。雖然方式有點不同,但是對於親人的思念都是一樣的。

這個習俗,部份的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到現在都還保留著,不過已經改良成在地下室放置骨灰罈。

好了!我來回答一下剛剛的問題,為什麼石棺的方向都朝同樣的方向?其實他們都是朝向都蘭山的(而且是腳朝都蘭山),都蘭山是卑南文化人的聖山,不只石棺的方向,連房屋的走向也是朝向都蘭山的。

卑南文化人製作的玉器包羅萬象,除了配戴的玉器以外,

還有各種工具與武器。

卑南出土文物中,最大的東西就是這個,石柱,這是卑南平原上最重要的指標。

目前唯一一個還保留在現場沒有被破壞的,就是卑南火車站後方的月形石柱。換句話說,月形石柱從三千五百多年前就一直矗立在那裡,直到今天!

目前對於石柱的作用還不是很清楚。一種說法是,依照大小判斷,可能是房子的支柱。石柱的頂端有一個圓洞(sorry…… 照片太暗了,要很努力才看得到),這個洞可能是橫樑穿越的位置。

部份的石柱上面則有雕刻,因此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是一種地位的象徵,而圓洞則是為了搬運方便而穿鑿的。

第一個石柱,是一百年前由日本學者鳥居龍藏所發現的,可惜那時候就已經所剩無幾,早就都被拿去當作建材了,完整保存下來的不多。

這是卑南文化人的紡織工具。

身上穿戴的,則是樹皮衣、樹皮帽。作法很簡單,就是把樹皮搗爛、塑型、曬乾,就可以了,只是很花時間而已。

接下來的展覽,解決了我在外面的第二個問題,「卑南文化人為什麼要拔牙?」

卑南文化人認為,拔牙是勇敢的象徵,不分社會階層,不分男女,只有能夠承受拔牙的痛苦,才能夠被視為一個成年人。

從頭骨可以發現,被拔的牙齒,是小門牙。

至於卑南文化人後來都到那裡去了?

第一種推測,根據卑南族的傳說,卑南文化人的族群名稱為「拉拉鄂斯」,剛好跟阿美族一個古老而分佈廣泛的氏族同名,而且阿美族部份陶器跟卑南文化的陶器非常類似,因此推測阿美族是卑南文化人的後代之一。

第二種推測,由於排灣族的房屋也是喜好用石板地,採取室內葬,而且也有拔牙的習慣,因此推測排灣族是卑南文化人的後代之一。

因此卑南文化人應該是是分佈到台灣各地去了,然後他們的後代逐漸分化成不同的族群。

到這裡很遺憾的,我們時間不夠了,雖然解說員繼續在講解,我們已經無法繼續聽他講了,只好離開了。而且連我第一個問題都沒有解決,「卑南文化人有文字嗎?」

還有更遺憾的,原來公園另外一邊有考古文化遺址!!真是痛心疾首啊!!沒有時間去看!!看來老天爺是要我再來一次台東!!XD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11/2007 00:58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9873.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三)服飾與編織 January 8,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53 pm

12/31 我們去參觀史前博物館。

裡面介紹的東西蠻豐富的,有人類的演化、史前狗的演化等等,裡面還有一項展覽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是『台灣、東南亞 南島民族染織特展』。

先給大家看一張入口處的照片。

如何?把編織品的美都呈現出來了吧?

我看到這個,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和服的布料。

有接觸日本文化的人可能就會知道,和服的布料真的是分工非常「厚工」,除了布料本身高級以外,有很多部份也是手工很細膩的,連織法、染色的方法還有分不同的流派。而和服是一千年前從唐朝傳到中國的,和服經過一千年的發展,除了成為日本最重要的傳統服飾以外,還成為正式場合非常重要的服裝。

『除了是重要的傳統服飾,也是正式場合非常重要的服裝』這跟原住民的使用習慣有什麼不同?原住民的祭典活動,不就是原住民社會的『正式場合』嗎?

而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不同地位、不同場合,適合穿著不同樣式的和服,這跟原住民的穿著習慣難道不是一模一樣嗎?

除了和服以外,韓國的韓服跟和服的發展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韓服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還是韓國人日常生活中穿著的服裝。而一百多年前的台灣,平埔族社會還廣泛地分佈在台灣各地。

和服跟韓服之所以能夠這樣發揚光大,是因為日本跟韓國的社會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正常發展」,而台灣各族的傳統服飾,在邁向台灣主流社會的正式場合之路,目前是以「夭折」暫時告一段落。

來看一張布農族女性所穿的傳統服飾。

不要小看原住民的傳統服飾,這些可都是純手工的,完整的一套服裝,價錢可是用「萬」為單位來計算的。

這個是泰雅族的編織。

不說大家一定不知道,中間那一排織的是泰雅族的數字,由左到右分別是 1 2 3 4 5 6 7 8 9 10。神奇吧!

而最讓我佩服的部份,就是這個!

由左到右分別織有

 1991年 我愛國家
 三民主義萬歲 中華民國萬歲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 我們敬愛您

我泰雅族的朋友對於這個東西是很嗤之以鼻,不過我倒是覺得,這麼難織的方塊字,竟然織得出來,實在是有夠給他厲害!!

原住民的編織與服飾,受到政治力的迫害而被主流社會所歧視。而主流社會的 Holo、客家服飾不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有代表中國的旗袍,才能登上大雅之堂。

要到哪一天,台灣各族群的服飾才能夠像印度人、阿拉伯人一樣,堂而皇之的、不受到異樣眼光的穿在所有台灣人的身上?而要到哪一天,台灣人才能夠「用平常心」穿上各族的傳統服飾,走入辦公室、學校、國際會議呢?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07/2007 23:36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9834.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二)部落的生活 January 6,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5:40 pm

想必大家對於「部落」的印象是「落後的」,那我們就來看看,卑南族下賓朗部落有多麼落後。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整齊劃一的街道吧?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乾淨樸實的房子吧?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比一般的住家還漂亮吧?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獨門獨棟的別墅吧?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落後嗎?在台北永遠也買不起的豪宅吧?

下賓朗部落算原本並不是在這裡,而是在鄰近的村莊。由於八十年前發生一場火災,於是日本政府變為他們遷村,移到現在這塊土地,並且為他們規劃棋盤式的街道。不管身份地位,每一戶都劃給同樣大小的土地。

反觀國民黨時代的都市規劃。。。。。。哼哼!大家都有親身經驗,不談也罷!

部落裡面的房子大部分都有數十年的歷史,像第二張照片大概就是下賓朗部落的房子平均水準,別墅級的房子,則是經濟能力較好的家族在這幾年新蓋的。

其實在日本時代,卑南族無論是在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教育水準方面,都比「所謂的漢人」[color=grey](就是指 Holo、客家這些文化上的漢人、血統上的越人)[/color]要來的高,原因就是他們擁有大部分卑南平原的土地的所有權與自主權,這些外來者,未經卑南族的同意,是不能擅自闖入卑南族的領土內。

但是後來一方面土地逐漸被這些外來者騙走,卑南族人失去了土地的主權。二方面國民黨的語言政策,讓族人變成社會上的文盲,並且導致族人文化的斷層,使族人失去原本應有的自信心,因此才會由原本卑南平原的強勢者變成弱勢者。

嚴肅的話題先暫停一下,再來看一張部落的照片。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充滿自信的門!

新蓋的巡守隊小屋。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插在巡守隊旁邊,保衛部落的長矛。
祭典的時候,少年用來維護秩序的就是這些長矛。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下賓朗的 LOGO。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連巡邏箱都這麼有味道!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另外在頭目家裏會搭這樣一個小屋,給部落裡面的人平時開講喝酒打屁,或者辦正事的時候討論用。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裡面是這個樣子,屋頂裡面還藏有日光燈喔!我們就是在裡面學唱祭典的祭歌滴!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另外一個住家的庭院是我們吃飯的地方,我們就在這裡吃辦桌。vuvu 跟幾個卑南伯母在我們吃飯後沒多久也來吃,不像我家禁忌那麼多(我家的晚輩不可以擅自開動,要吃飯前一定要先叫長輩來吃飯)。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我們還學了一個字「幹!」就是卑南族語的「吃!」:lol:

庭院邊,剛出生一個月的狗寶寶~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飯後的甜點,檳榔!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把頭拔掉,裡面的芯拿掉,吃剩下的部份。
其實還蠻好吃的,甜甜脆脆的!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05/2007 06:05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9796.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

 

我去卑南族過新年(一)祖先的花環 January 3, 2007

Filed under: 原住民文化 — takayuki @ 3:19 am

今年新年我去台東下賓朗參加卑南族的大獵祭(就是他們的過年祭典),這是一個只有三四百人左右的小部落。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我們是12/30號到的,這天要開始一些過年的準備工作,首先就是卑南族的女性要編花環,編好的花環是12/31號要給男士們戴的。花材主要就是要有紅黃白三色以及綠葉,然後依序編成花環,像這樣。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然後 vuvu(就是卑南族的「阿嬤」的意思)就教大家如何編花環。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由於我們實在是太遜了,編出來的花環哩哩辣辣,不像 vuvu 編出來的那麼美,照片美眉頭上那個花環就是 vuvu 編的。

晚上成年男子要到山上的獵場去參加祭典,婦女與小孩就留在部落裡面休息,隔天早上再去迎接他們。

12/31 早上大約十點左右,卑南族的婦女與小孩就穿上傳統服飾,出發去迎接他們,給男生帶花環。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在卑南族男子下山處等待的卑南族婦女們。他們身上背的籃子,裡面裝滿了花環與檳榔,是等一下要獻給男士們的。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插播一下卑南族美女。
這是未婚女性的服飾,上半身是白色的。已婚女性則是全身黑色,像上一張照片那樣。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卑南族男子下山後,就要開始換裝,戴花環。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花環在卑南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越是德高望重的男性,獲得的花環就越多。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再來插播一張卑南小美女。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卑南族男子13-18 歲算是少年,之後要經過約 2 年的苦行期,並且通過考驗後,才會被認可為成年男子。這群光著上身的男生正要接受最後的試驗,等到成為成年男子後,才可以結婚生子。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之後大家就一起移動到「Luwanan (迎獵門)」進行「除喪」儀式。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所謂的「除喪」,是為今年內有親人去世的家族所舉辦的儀式。大家可以仔細看,坐在門口,頭上戴的不是花環而是草環的,就是喪家。喪家在過去這一年內不能參加各種祭典,要等到除喪儀式結束後,才可以戴花環,表示過去不好的事情都已經結束了,從今天開始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參加各種祭典。

卑南族少年負起維護祭典秩序的責任。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卑南族男子上半身通常是白色的服裝,今年他們訂做的上衣背後寫著「祖先的花環」,正是他們今年祭典的主題。

這位男士頭上的方形帽,是長老才可以戴的,帽子上面可以插上過去曾經獵得的獵物羽毛。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儀式結束後,就要回到部落去,這時由長老們領隊,年輕人則必須以繞圈圈的方式,一邊唱歌一邊圍繞著長者,跑步回去部落。左手邊那位白色上衣的男子就是正在跑步的其中一位。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這是我覺得最感動得一部分,因為回部落去的這段路雖然不是很長,但是年輕人為了表示對老年人的尊敬與不離不棄,不會擅自跑回部落,而是以不知道數倍距離的步程,一直繞著長者跑步,也就是說,長者走路越慢,年輕人要繞的圈數就越多。

正在回部落的長老及年長者(這時候繞著他們跑的年輕人正好全部繞到前面去了,我才能好好的照一張)。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仔細最前面看這兩位男士有佩刀,頭上還有方形帽。右邊那位頭上插的是羽毛,左邊那位應該是年紀最大的長老之一,他頭上的不是羽毛,而是山羌頭的標本。

來張山羌標本的特寫!係金ㄟ喔!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回到部落後,就開始祭典的舞蹈,首先由少年開始。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接下來少女也加入。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接下來由成年男子跳舞。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婦女們則是在旁邊唱歌。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偶爾也會有小小孩想要進去一起同樂。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成年男子集會所,女賓止步。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之後外族的人也可以加入一起跳舞,不過因為我自己也進去跳了,所以沒有照片啦!

12/31 的祭典就在同樂中結束,隔天 1/1 下午還有祭典。不過我們 1/1 中午吃過飯後就必須離開,因此無法參與他們下午的活動。

這就是卑南族的過年。卑南族不同部落的時程不見得都一樣,但是最重要的都是到山上的獵場進行儀式、替喪家除喪、以及跳舞同歡等。聽說初鹿部落是晚上跳舞跳通宵的,可惜知道的時候已經是 1/1 號了,不然就可以晚上到初鹿去參加他們的跨年活動。

(待續)

(原文發表於:01/02/2007 16:30 http://www.socialforce.tw/blog/blog_10461__9759.html

卑南族過新年系列文章: